清朝名臣陶澍娶妻時被騙娶了黃家丫鬟?
陶澍娶妻時,還只是個窮書生。結婚時,老丈人后悔了,偷偷用丫環(huán)替換了新娘。新婚當晚,新娘就把來龍去脈,全告訴了陶澍。此后,陶澍扶搖直上,岳家卻窮困潦倒。
陶澍,字子霖,是清朝嘉慶年間進士,道光時官至兩江總督。他的一生,共有7房妻妾,其中和正妻黃氏的婚姻,最為人熟知。婢女替嫁陶澍是湖南安化縣陶家灣人,父親陶必銓是個普通的教書先生,收入很微薄。當年,陶必銓“逢考不過”,次次名落孫山,便把科舉的心愿都寄托在了兒子陶澍身上。等到陶澍長大了,父親便為他聘了同鄉(xiāng)黃家的女兒。黃家雖然算不上家財萬貫,但比陶家,還是強了很多。在黃老爺看來,陶澍會讀書,聰明,只是家里窮一點,兩家一結合,說不定未來就高中了。只是,黃老爺沒想到,富翁吳老爺也看上了自家姑娘,想聘去給兒子當續(xù)弦。一邊,是風險投資,萬一陶澍高中,就一本萬利;另一邊,是家財萬貫的富裕,唾手可得。吳老爺拿巨額財產,直接拍在黃老爺面前,一下子,就讓黃老爺心動了。只是,陶黃兩家已經訂婚,此時退婚,不僅落人口舌,還可能招惹官司。最重要的,是黃夫人堅決不同意。最終,黃老爺決定讓女兒自己拿主意。而黃小姐呢,仔細想了想,覺得跟著窮書生沒前途,便請父親做主,反正自己寧死不嫁窮書生。就在黃家鬧得雞飛狗跳之際,黃小姐身邊的丫鬟站了出來,表示自己愿意替小姐嫁人。黃老爺一想,這真是個好主意,立刻認了丫鬟當義女,取名黃德芬。陶澍并沒有見過黃小姐,敲鑼打鼓把丫鬟迎進了門。好在,這個丫鬟是個厚道人,在新婚之夜,她把所有的事情全部告訴了陶澍。陶澍的反應得知真相后,陶澍立刻陷入了沉思,但很快,他就選擇接納,并沒有找黃家的麻煩。而黃德芬非常感激他的包容,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條。說來也神奇,自黃德芬嫁過來以后,陶澍的科舉之路就走得格外順遂。后來,他為夫人掙回來一個一品夫人的誥命。至于黃小姐的結局,就顯得有些凄慘了。她如愿嫁入吳家,享受了一段時間的富貴生活,還生了一個女兒。然而好景不長,她的丈夫因為斗毆被別人打死。由于她沒生兒子,族里人便欺負她,搶占了她的田地。后來,陶澍因為父親去世,回鄉(xiāng)丁憂,得知黃小姐的凄慘遭遇,便派人送去了50金。看著這錢,黃小姐羞憤至極,抱著錢大哭起來。她舍不得花這些錢,卻不想遭遇小偷,錢都被偷走了。一怒之下,黃小姐選擇了上吊。得知消息后,陶澍每年都會給黃家寄去一筆錢,資助她們的生活。故事是真的,還是假的?以上就是“婢女代嫁”的故事,連帶結局,都出自清朝梁恭辰的筆記體小說《北東園筆錄》。梁恭辰的父親,是陶澍的同科進士。在書中,梁恭辰稱,當年兩家來往很密切,他的母親曾發(fā)現(xiàn)陶澍夫人的右手手背上有個凸起的疣,一看就是常年干活的人。母親追問原因,陶澍夫人卻回答說:是因為小時候出身微賤,才有所損傷。先母鄭夫人嘗語余曰:“陶家年母右手之背有凸起一疣,問其故。則蹙然曰:‘我出身微賤,少常操作,此手為磨柄所傷耳。’”先母亦不敢追問其詳。(《北東園筆錄》)梁恭辰在書中說,婢女代嫁的故事,是陶澍老家的傳說,但雖然是傳說,可信度卻非常高。“按此事傳聞情節(jié)小有歧互,而大致則同。”那么,事情真的是這樣嗎?其實,這個故事的可信度,還真的不高。第一,《北東園筆錄》只是小說,有文藝創(chuàng)作的成分。雖然,梁恭辰的父親,是陶澍的同科進士,但他的書本質上還是一本小說,有文學創(chuàng)作的成分。婢女代嫁之所以流傳甚廣,和一個臺灣人有關。這個臺灣人,名叫高陽,本名許晏駢,一生寫了90多本書,其中文藝小說《印心石》流傳最廣。而這本《印心石》,恰恰就是以“婢女代嫁”為背景虛構的故事。因為高陽的名氣,《印心石》多次加印,流傳甚廣。21世紀,北京三聯(lián)書店將《印心石》在內地出版,加速了傳播。因此,耳熟能詳的“婢女代嫁”的故事,實則都是文藝小說,而不是真實史料。第二,黃德芬頗有才名,顯然不可能是丫鬟。在陶澍的軼聞里,黃德芬頗有才名,根本不像丫鬟,而且兩人也見過面。據說,陶澍求娶黃德芬,還費了一番功夫呢。黃德芬的家境不錯,是村中首富,自小就才貌出眾,求婚的人踏破門檻。但她認為,這些人品貌不佳,文才不優(yōu),統(tǒng)統(tǒng)拒絕,一直到十七八歲,還沒有嫁人。一次, 黃德芬祖母留陶澍在家里做客,有心把孫女許配給他。黃德芬便在屋外摘了一朵盛開的丁香,開口說:“丁香一朵,百字千字頭。”陶澍心知,這是黃小姐要考他的才學,便提起桌上酒壺,慢慢吟道:“冷酒一杯,二點三點水。”黃德芬眨眨眼,拿起一支鳳釵,插在發(fā)髻上,笑著說:“頭插鳳,鳳居頭,頭點鳳飛翔。”陶澎忙從筆筒中抽筆,在紙上寫道:“手握筆,筆在手,手動筆生花。”兩人一番較量以后,黃小姐才滿意地應下了婚事。這樣的才華,不可能是個丫鬟,而且,兩人也見過面,不見得黃小姐會把名字給丫鬟用。第三,陶澍的岳父,為人忠厚,絕非貪慕富貴之人。陶澍的岳父,名為黃崇榜,出生于1761年,是湖南安化人。書上稱黃崇榜,“古貌古心”,以“忠厚”傳家,非常值得尊敬。“幼習其教,恂恂懇懇,生平無一謾語、一詭步,古貌古心,望而知為長者。家不甚豐,而常推以澤物”(《陶澍集》)黃家雖然是村里首富,但并非大富大貴,但即便如此,黃崇榜常常資助困苦百姓。1798年(嘉慶三年),黃崇榜將女兒黃德芬嫁給陶澍。對于陶澍這個女婿,黃崇榜非常滿意,更愿意資助他求學。一個為人忠厚善良的長者,又怎么可能貪慕富貴,故意悔婚,還讓婢女替嫁呢?第四,黃德芬有氣節(jié),性格和父親如出一轍。父親以“忠厚”傳家,養(yǎng)出來的女兒自然也不遜色。和父親一樣,黃德芬同樣“清錢財,重名節(jié)”。歷史上的陶澍,素來有“清官”之名。他去世后,兩淮鹽商為感謝陶澍治理鹽政的功勞,特地送來了4萬兩白銀。然而,黃德芬卻眼睛都不眨一下,直接拒絕了。她說,先生家世儒素,一輩子都不在意錢財,如今也不能用金錢羞辱他。“夫子生無虧,死無歉,家世儒素,生計無所求,不可以死后污吾夫子。”得妻如此,想必陶澍九泉之下,也感到非常欣慰吧。第五,“婢女替嫁”的時間對不上。在傳聞故事里,黃老爺之所以不讓女兒嫁給陶澎,除了有富貴人家求娶外,還有一個重要因素,那便是陶澎入京考試,卻名落孫山。可陶澎娶妻時,連湖南省的鄉(xiāng)試都沒有參加。他是在娶了黃德芬的2年后,即23歲那年,參加鄉(xiāng)試,考中了第30名舉人。此后,第二年入京,參加嘉慶七年的會試,此后進入官場。從時間上來講,“婢女替嫁”的時間,根本對不上。此外,還有人對陶澍納了6房妻妾,非常反感。但實際上,在古代妻妾成群是正常的,沒必要多加職責。首先,陶澍官至兩江總督,納妾也是情理之中的事。其次,陶澍納妾集中于41歲至54歲,原因是夫人黃德芬只生下了女兒,沒有兒子。古人重視子嗣,年過40歲,陶澍仍然沒有后人,他不得不著急。接連納妾以后,他依然沒有兒子,直到54歲那年,他的妾室張李生下了兒子,陶澍便停止了納妾。此外,陶澍也并非看重門第之人。這一點,從他給孩子挑選婚事就可以看出來。在他擔任總督之際,他便非常欣賞還是布衣的左宗棠,并最終和他結為兒女親家,留下千古佳話。其實,陶澍的婚姻,史料清晰,根本沒有爭議。
所謂的爭議,都是因為世人誤把小說當歷史。我認為,文學作品可以虛構,但是不能用傳聞逸事來傷害真實的歷史人物。婢女代嫁之說,其實是對陶澍的發(fā)妻黃德芬的抹黑,更傷害了忠厚的陶澍岳父黃崇榜。你怎么看?歡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