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晚上為什么要打更?
在古裝電視劇中經常出現這樣一幕:夜深人靜,深夜空蕩蕩的街巷里,更夫過街走巷,一手執鑼,一手執竹制的梆子,一遍遍重復喊著“天干物燥,小心火燭”,然后引出“月黑風高”下的故事。
而在真實的古代,晚上確實有“更夫深夜打更”這件事,打更真的很重要嗎?接下來,我和大家聊一聊打更,這一特殊行業存在的必要性。
什么是打更?打更是古代的一種夜間報時制度,至今有三千多年的歷史。
打更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的周朝,《周記》里面記載了一個叫“雞人”的工作,“雞人”負責報時,就像公雞清晨打鳴一樣。
在古代,人們沒有精確的計時方法,也沒有鬧鐘,白天還好說,可以通過太陽來判斷時間,晚上就沒有辦法了,如果想在晚上知道時間,就只能聽打更了,負責打更的人叫做更夫。
“星斗無光月弗明,衣寒似水欲成冰,人人盡說困便困個冬至夜,偏是我手不停敲到五更”。這里的“手不停敲”,說的就是古代更夫寒冬值夜敲梆子的事情。
更夫也被稱為打更巡夜員,一般是官府雇傭和管理的一種職業,主要負責在夜間的街市上打著竹梆小鑼報時、負責在夜晚巡邏等。
自漢代直到宋元時期,更夫一般都是政府來雇傭管理,而到了明代,更夫們大多是一些老弱病殘的窮人來充任。
明清以后,打更人大多是一些孤苦老人擔任,他們上了年紀失去了勞動力,只能用打更的微博收入,慘淡度日。
晚上打更的時候,為了掌握準確的時間,他們不敢睡覺,而要時刻守著滴漏,不管春夏秋冬,刮風下雨,他們每天晚上都要為居民巡行守夜,責任艱巨,回報寒酸。
好一點的更夫,有月薪可以拿,慘的是沒有月薪的更夫,逢年過節的時間才能得到一些錢或米糧的打賞,不夠吃的話,只能像乞丐一樣乞討了。
雖然更夫們的處境很低微,但是他們每天晚上辛勤的付出,使得古人能夠按部就班的生活。
由于沒有時鐘,人們一聽到更夫的打更聲,便知道了時間,以便更好地安排自己的作息。
打更看似簡單,實際上卻有很多講究,打落更(晚上七點)時,一慢一快,連打三次,打二更(晚上九點)時,打一下又打一下,連打多次......以此類推。
由于每一更打出的響聲都不相同,人們只要一聽到聲音就知道是幾點了,當然,更夫并不只是敲幾下鑼,說幾句“天干物燥,小心火燭”,有的時候還會順帶著吆喝幾句:“寒潮來臨,關燈關門”等,還會對時令節氣有所提醒。
打更的時候,一般兩個人一班,打更是分地區進行,按照一定路線進行,哪一片歸你管,你就在哪個地方巡邏。
不同的更夫負責不同的路段、范圍,更夫們一聲聲打更的口號,充滿了暖暖的情意,使得古代的人們安然度過了一個個漆黑的夜晚。
古代打更的作用打更這一職業發展了上千年,肯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主要有以下作用:
第一,報時
打更這一職業,最主要的是為了報時而產生的。
我國古代計時是將一晝夜分成十二個時辰,按照十二支的順序,也就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古代沒有鐘表,時間觀念一般和太陽有關,白天以日晷利用太陽光移動來設定時辰,到了晚上,就只能另外想辦法,于是古代發明了晚上用銅壺滴漏來做計時器,以細沙或者漏下水的深淺度來定時間。
但是日晷和銅壺滴漏等計時器物十分不方便,不是家家戶戶能夠設置的,在民間很難普及。
為此,古人就在城市的各個城鎮的高樓設置漏壺,由專人觀察,按時敲鼓向全城報告。
古代,一夜分為五更,從晚上到第二天五點,每兩個小時為一個更次,每到一更,官府所派的打更人,就會敲一次顧,這被人們稱為“打更”。
一更對應的是戌時,叫黃昏,二更對應的是亥時,叫人定,三更是子時,叫做夜半,四更屬于丑時,叫雞鳴,最后是寅時的五更,也就是清晨。
更夫每天的工作職責就是,每天晚上從晚上七點到第二天凌晨五點,每更敲一次,穿街走巷,一邊走一邊敲鑼,口中還喊著“天干物燥,小心火燭”,不論寒暑,每夜不能間斷。
人們聽到更夫的打更聲,便知道時間,按照慣例應該做什么,“才打二更”,“打三更才回家”,“都打五更了”,是人們描述時間的常用語。
“深山五鼓雞吹角,落月一窗鵝打更”。伴隨古人夜晚的打更,離我們已經很遙遠,如今,人們對時間的要求遠非打更可以滿足,打更這一現象的消亡,也是它難以避免的宿命。
第二,防火防盜、維護治安
“天干物燥,小心火燭”。在電視上,我們就經常看到打更的人這樣說著。
其實,古代的更夫除了打更以外,還兼著一份“提醒防火”的工作,類似于傳統的消防人員。
古代消防救火的手段比較落后,很多消防設施也只是對初期的火災能起到作用,如果火勢太大,會造成難以逆轉的損失。
這種情況下,打更人的作用就很明顯了,更夫在夜晚巡邏時期,如果發現火災,要及時通報官府,并且負責求助受害的人,幫助滅火等。
不僅如此,更夫們每晚提著燈籠,敲著梆子,一面提醒人們防火、防盜,另外還有街頭巡邏的任務。
古代的晚上,沒有燈光,每天晚上都是月黑風高的場景,雖然當時有宵禁政策,但是也不排除會有些膽大妄為的盜賊或者劫匪們出沒。
官府的士兵們每天巡邏不可能面面俱到,所以每天晚上走街串巷的更夫們自然就承擔了街頭巡邏的任務。
更夫負責在夜晚巡邏,遇到盜賊,通報官府抓捕盜賊,有時候出了案子,如果發生在夜里,更夫是“第一目擊者”,官府首先要問的就是更夫,問問他們在夜里有沒有看到什么境況,如此一來,更夫們也為古代夜晚的治安做出了一份貢獻。
總得來說,古代晚上打更,不僅有報時作用,還有防火防盜維護治安等作用,曾經為古人的生活做出了貢獻,不過,清代以后,隨著時鐘等的引進,打更逐漸消失在歷史長河中。
總結在古代,人們是沒有鐘表的,要想知道時間,是件困難的事情,好在古代勞動人民具有高度的創造力,發明了打更這一方法來把握時間。
打更,是古代人發明的一種很有人情味的計時方法,使得人們過上了一種按部就班的安靜生活。
如今我們身處高科技的社會中,早已聽不到打更的聲音,打更這一現象也早已消失在歷史長河中。
但是新時代的發展需要更多不忘初心的“打更人”,加入到服務安全的隊伍中來,一方守護,一方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