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湮滅到底講了個什么故事?
我沒看過原著小說《遺落的南境》,而且聽說電影改動很大,所以就不列作參考了。但知道是《機械姬》的導演亞歷克斯·加蘭執導,娜塔麗·波特曼主演,也是抱著滿滿的期待。
如果要求盡量不劇透的話,我會說《湮滅》講的是五個女人深入一片生化災害區域進行勘探的故事。
《湮滅》節奏不快,但概念強,視覺美,還很有一種詩性的表現方式,大部分人看完之后心靈和腦子都會變得很活躍,因而也已經預定了許多人心目中的2018科幻十佳的位置,值得一看。
劇透預警?。?!
以下涉及劇透?。?!
由娜塔麗·波特曼飾演的女主角莉娜是一名生物學教授,研究的是和癌細胞分裂相關的課題,曾經在部隊服役,并在軍中認識了丈夫——中士凱恩,兩人非常恩愛。
凱恩在執行一次機密任務的過程中失蹤,莉娜以為丈夫已死,悲痛欲絕。沒想到凱恩一年后突然回到家中,卻好像記憶全失,意識模糊,而且全身器官很快開始衰竭,而莉娜也遭到了軍方的審訊。
經過一番互相試探,莉娜這才知道,原來凱恩是進入了一片被稱作“閃光”的生化災害區域進行調查,三年前發源于南部國家公園的一座燈塔,并逐步擴大,所有前往調查的人都有去無回。
為了找到救治丈夫的方法,莉娜主動請纓加入了一個全由女性組成的勘測小組,前往“閃光”,隊友是一名地理學家,一名物理學家,一名急救醫師和一名心理學家。
一行人進入閃光后發現,區域內所有物種的基因似乎都發生了變異,而且不同物種的基因還混在了一起,呈現出各種光怪陸離的景象——
一根藤上長著不同種類的花,一條鱷魚嘴里長出了鯊魚的牙,灌木長成了人的形態,鹿角上開出了花,而勘測小組成員紛紛發現,自己的身體也慢慢發生了改變……
影片有兩個很得我心的地方,一是科幻設定,二是人物塑造。
先說說科幻設定。以我粗淺的理解,影片的腦洞基于在外星人建立的神奇肥皂泡能量場“閃光”中,基因是可以隨意混合的,物種與物種間毫無屏障。
雖然生物知識我在高中就還給老師了,但什么生殖隔離之類的我還是知道的??措娪暗娜潭荚趦刃膮群埃熬谷贿€有這種操作!”
結尾的噴火女士和浴火重生奧特曼真是驚到我了,最后幾乎已經將影片當作獵奇cult片來觀看了。
物理學家妹子說的那一套“棱鏡理論”——“閃光”會折射所有信號,光、聲音、基因信息等等,我也只能說不明覺厲。
但想想既然是外星人的手筆,也就都說得過去了,而且沿著這個腦洞一路往下的結果就是,這部電影的畫風有時非常驚悚,有時非常美,有時兩者兼有。
比如叫聲聽起來和女人的哭喊求救聲一模一樣的熊,比如水晶形態的樹,比如長成世界地圖的霉菌。
而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那個從腸子開始爆炸成一坨壁畫的人,人分明死了,他的身體卻還活著,而且還在不斷擴張、生長。
莉娜還對老公說過,“如果人類可以克服海夫利克極限,你就可以避免衰老”。為此我專門百度了一下,更覺毛骨悚然。
“海夫利克極限”論由美國微生物學家列奧那多·海佛烈克(海夫利克)發表于1965年,該理論指出人類體內細胞在分裂56次后即因自產毒素而消亡,如果動物細胞的分裂周期被打亂,使它們可以無限增殖下去。那么就變成了癌細胞。所以,如果動物細胞不能按時衰老的話它將轉變成為惡性腫瘤組織,同樣危脅到機體的生命。
于是,閃光里的一切與女主的研究領域形成了某種精妙的互文,這個“閃光”區域之于世界,就像癌癥之于人類一樣,原理也是一脈相通——癌細胞不斷分裂、變異,最終取代健康的細胞,結束機體的生命。
就像急救醫師所說,娘子軍對那些進入“閃光”后失蹤的人的遭遇有兩種推測:一種是他們被人殺了;另一種是他們發了神經,自相殘殺。
而基于后面的劇情我們也發現,以上兩種情形在“閃光”里其實是交織并存的。
從“閃光”回來的凱恩,并不是莉娜的丈夫凱恩,而是“閃光”制造出的凱恩的復制品,形態與凱恩一模一樣,甚至可以騙過莉娜,取代凱恩的位置,但真正的凱恩其實已經消失了。
這個過程,可以說是我讓位給了我,或是新的我取代了舊的我,相比“人變成花,花變成人”這樣外部形態上的劇烈改變,外表保持不變而自我消失的內部轉變也許更令人細思極恐,所以很多人會說,“看完電影之后,我也不再是我了”。
除了科幻設定之外,另一個我很感興趣的地方是這部電影的人物塑造。(好像不怎么有人提到?
雖然五人小組每人出現的時長都有限,但看得出來影片在對這五位女性的處理上還是挺講究的。
這個小組可以被稱作“真·自殺小隊”,5名女性全是自愿參加,或多或少都知道這個任務的危險性,用地理學家的話說,這5個人都是些“damaged goods”——
莉娜自己一度以為失去了丈夫,地理學家失去了女兒,物理學家曾有自殘傾向,急救醫師剛戒掉了某種癮癥,心理學家則身患癌癥命不久矣。
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她們都可以說“不再是從前的自己”了,而當她們面對被閃光支配的恐懼時,所采取的不同的應對方式,又仿佛能看出和她們各自的經歷有關。
醫師變得疑神疑鬼,懷疑隊友要謀害自己,像是某種毒癮的后遺癥;
心理學家因為得了癌癥根本沒打算活著回去,在身體被“閃光”改變的同時,決意要在精神失常前抵達燈塔,“死個明白”;
物理學家的自殘源于空虛,在看到“復刻”了隊友慘叫聲的熊時,決定擁抱變異,放棄俗世的軀殼,成為一棵安靜的人形花。
主角莉娜則一心想要找到救治丈夫的方式,動因也許更為復雜,從她與心理學家的對話中也有所體現——她懷疑丈夫是因為發現了自己的婚外情,才主動選擇參加這次自殺式任務的。
而對此心理學家的解釋我覺得也很有意思。
“我覺得你混淆了自殺和自毀,很少有人會選擇自殺,但幾乎所有人都有自毀傾向。我們抽煙,喝酒,毀掉一份好工作,破壞一段美好的婚姻?!?/p>
提到“毀掉美好婚姻”時,莉娜的表情有了明顯的變化,這個地方我也覺得處理得相當細膩。
我愛看科幻題材的作品,但很少糾結“軟硬”,因為科學這玩意我也不懂,但漂亮的畫面和突破天際的想象力我是愛的。
有了基本可以自圓其說的設定和相對完善的人物塑造,再加上一點點有心的小細節,在我看來就已經是一部很優秀的科幻作品了(而且老實說,能做到的真不算多),要是還能順便刺激一下腦子和心靈,我就可以坦蕩打五星了,而《湮滅》正是如此。
唯一的缺憾可能是這個全女性小組并沒有體現出組員身為女性的特性,如果換成全是男的或是有男有女的配搭好像也并沒有什么問題。
而全是女性的原因竟然是“之前去的大部分都是男的”,這個有黑人、有女同(黑人和女同還是同一個人)的娘子軍,難免又有點硬靠政治正確之嫌。
(而且那個穿防護服的英音亞裔男出現頻率實在太高了吧!怎么哪兒都有他?。?/p>
但我還是覺得,全女性主角陣容的非小妞電影,有總比沒有好。
這部電影也讓我想起了去年大愛的《降臨》,二者氣質不盡相同但都很得我心。
相較而言,《降臨》從語言學延展出同時向時間軸兩端延展的歷史觀,使影片的開展更富詩意與哲思;《湮滅》則受益于基因工程與細胞分裂自身所帶有的觀賞性,讓電影有機會向人們展示炫目的“奇觀”。
雖然二者都受限于電影的表達方式,結尾有些落了俗套,但在我看來仍是類型片中的佼佼者。
關于很多人對結尾開放性結局的種種揣測,我覺得很訝異,難道不正因為“開放”才更美嗎?為什么要為了一個定論爭得頭破血流呢?
我自己傾向于認為,外星人沒有那么容易狗帶,“閃光”不是被女主一把火燒光的。而女主眼里的閃光也幾乎是在明示,回來的不是真的莉娜。
可是這又帶來了新的疑問,如果回來的是假的莉娜,那么她在告訴亞裔男事情來龍去脈的同時不就是在出賣自己的外星隊友?
我想不明白,但覺得想不明白也無妨,正如仙逝的霍金所說,我們是永遠無法猜測外星生物意圖的。
影片借亞裔男和女主之口,也透露了導演對這個問題的態度。
亞裔男:What did it want?
它想要什么?
莉娜:I don't think it wanted anything.
我覺得它什么也不想要。
……
亞裔男:It came here for a reason.
它來這兒(地球)肯定是有原因的。
It was mutating our environment, it was destroying everything.
它讓我們的環境發生了變異,它毀滅了一切。
莉娜:It wasn't destroying. It was changing everything.
它沒有毀滅,它改變了一切。
不過我倒是更想知道,燈塔那個洞里所發生的,是類似融化再重組的過程嗎?是先得有一具尸體,才能重新合成一個身體嗎?如果是的話,男主的分身,又是誰的尸體呢?
燈塔前的“人骨祭壇”,又是如何形成的呢?
看完之后回來告訴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