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很多管理者都會覺得自己的下屬不能干?
混跡職場,作為管理者,如果自身的壓力無法向下傳導,下屬與自己無法形成合力,就會感覺到下屬執行力不強、能力差。
管理者的壓力來自于很多方面,比如,來自于上級的壓力,對手的壓力,以及職位責任的壓力等等,并不是所有的壓力都能夠向下傳導,但如果只是單一目標無法達到滿意的程度,就會產生對下屬不滿意的情緒。
事實上,并非下屬能力差、執行力不強,而是作為管理者沒有將下屬的主動性完全調動起來。主動做事與被動推著做事,差別很大。想達到這種效果其實并難,只要掌握以下三個方法,下屬自然能夠主動做事。
目標管理是基礎下屬執行力差的主要原因,就是因為目標不清晰,不知道該如何做,總是在揣摩上級真正的意圖。很多管理者心里清楚目標,但是卻忽略了下屬是否有清晰目標。
1.清晰的目標是行動動力
下屬沒有清晰的目標,就失去了行動的方向與動力,只知道要做這件事,卻不知道做這件事的意義。當下屬清晰的清楚自己做事存在意義時,必然會向著目標的方向前行。
從心理學講,人們總是會對懸而未決的事情有所牽掛,在目標清晰的情況下,必然會逐漸向目標靠近。
2.統一下屬的目標
人與人之間的認知架構不同,所以看待同一件事情時的角度也有所不同,作為管理者就是要將團隊中每個人的目標進行統一,這樣才能形成合力,相互配合。
下屬目標不統一,造成相互掣肘的現象,體現出來的就是能力不足,執行力差。合作與掣肘兩者之間的差異很大。
3.以目標形成利益共同體
目標的達成能夠與每個人的切身利益掛鉤,執行力自然會強,甚至可以達到相互監督和督促的效果,畢竟混跡職場,每個人都希望在工作能夠獲得更多利益。
在這種情況下,希望獲得更多,就必須要完成清晰的目標,而避免自己利益受損,也會督促、幫助其他人。每個人都是如此,那么執行力和能力必然會逐漸提高。
制度管理是根本管理不是憑借著想象隨意發揮,而是在制度框架之內,可以有創新,但不能跳出制度范圍內,制度是管理邊界線,超越范圍也許不會產生后果,但必然給自己埋下禍患。
1.制度是管理的依據
很多人會覺得制度是一種束縛,曾經自己也這樣認為,總覺得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大活人非要被制度限制,但是后來經歷得多了,才發現制度的重要性。
制度可能會讓人束縛,但制度同時也是營造公平的手段,如果每個人都跳出制度做事,那么管理將會無序,無依據。作為管理者更應該維護制度,并且讓自己管理有依據。
2.制度是維護利益的根本
依據制度管理,可以維護每個人的利益。可能有些人會覺得制度不合理,但要清楚,制度是底線,維護每個人最基本的利益。當然可以超越制度,但超越的基礎是在制度框架范圍內。
作為管理者的維護制度的管理,就是在維護下屬的利益,當然這情況必須要讓下屬清楚知道,制度達到的目標是整齊劃一,而是突顯個性。
3.制度是執行力保障
目標是方向,那么制度就是賽道。制度不是為了束縛行動,而是為了保障執行的過程中不偏離的方向。
沒有制度作為保障,執行力越強,一旦偏離那么造成的損失也會更大,所以制度才是執行力的保障。
利益調動是關鍵混跡職場,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獲得更多利益,否則的話,誰愿意成為打工人?
1.利益使能力提高
利益是促使能力提高的有效手段,能力強也許不能獲得升職,但加薪似乎并不是難事,在制度框架下,能力強獲得必然多,無論是物質收入,還是資源傾斜,必然是能力強的獲得更多。
這就像是天秤,總是會傾向于更重要的一方。所以有看得見的利益,這個驅動力,想獲得更多,就需要不斷提升能力才更容易獲得。
2.利益使執行力加強
職場人都知道有來自領導的助力,必然能夠獲得更多利益,在看得見的利益驅動下,向著清晰的目標前行,有獎勵的制度的完善,執行力必然會加強,除非利益不足夠,否則執行力必然是達到的最好途徑。
職場人都會理性的權衡利弊,在能獲得足夠的利益時,執行力已經不是阻礙,很多時候是因為看不到利益,并且找不到方向,在尋找方向中體現出來的執行力差而已。
3.利益的公平維護前兩點
絕對公平不存在,但相對的公平完全可以營造,在制度這個框架下,維護每個人獲得利益的公平。在這種驅動力下,能力、執行力不提高都是笑話。
營造公平,就相當于是安裝上一個天秤,自己的斤兩在天秤一測便知,想獲得更多,那就增加自己的分量,無論是執行力還是能力,甚至是其他,都是在增加自身的分量。有這些的引導,主動性就會增強。
寫在最后作為管理者認為下屬能力差,執行力不強,其實是測方面反應出了自己管理能力差,無法讓下屬形成合力,自身的壓力無法向下傳導的表現。只有清晰的目標,才是行動方向,在前行路上,給下屬一個規范的賽道,并且有足夠的利益作為驅動力,管理者的作用其實就在于引導。
歡迎關注@九乙大叔 國企15年,其中8年公司管理者,后自主創業。愛好:健身,閱讀,深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