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珅家被抄后?
北京西城區的恭王府,就是和珅曾經的家。
在北京市西城區前海西街,有一座占地約6萬平方米的宅邸,這座宅邸不僅規模宏大,并且還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沒錯,這座宅邸就是恭王府,而它的第一任主人,正是大名鼎鼎的和珅。
不過,雖說這座宅邸的第一任主人曾是和珅,但我們都知道,和珅在乾隆皇帝去世后,隨即便被嘉慶皇帝抄家并賜死,自然而然的,這座宅邸也沒了主人。
那么,在和珅被賜死后,這座恭王府是如何被清廷處置的呢?另外,從和珅死到清朝滅亡,以及從民國時期到如今的現代,這座恭王府都經歷和見證了什么呢?
就這個問題,我們來詳細聊一聊這座恭王府的前世今生。
要說起恭王府的來歷,就得說一說乾隆皇帝最疼愛的“小棉襖”十公主了。
十公主,即固倫和孝公主,乃是乾隆皇帝的第十個女兒,故而稱其為“十公主”,她生于乾隆四十三年正月初三,生母為惇妃汪氏。
由于十公主是乾隆皇帝年紀最小的一個女兒,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老幺”,所以,乾隆對她是格外偏愛。
史料記載,在十公主出生之前,乾隆就將十公主的生母惇嬪晉升為妃子,而等到十公主出生后,乾隆更是沒事就賞賜惇妃珠寶。
這還不算完,不久之后,惇妃因為瑣事,失手打死了一名宮女,按大清后宮律,妃子打死宮女的罪過很大,輕則被降級問罪,重則就會被趕出宮去,甚至其娘家也會因此受到牽連。
但最終,乾隆雖說將惇妃革去妃位,但不久后又將其恢復,為什么呢?就是因為十公主晝夜啼哭,乾隆可憐這個小女兒,所以不得不重新把十公主送回生母身邊喂養。
因此,惇妃也算是沾了女兒的光,由此可見,乾隆對十公主是如何重視。
而等到十公主長大之后,乾隆對她的疼愛更是無與倫比,不僅破格將其晉封為固倫和孝公主,同時親自為其指婚,將其許配給了和珅之子豐紳殷德。
并且,豐紳殷德這個名字,也是乾隆親賜的。
就這樣,乾隆皇帝最疼愛的女兒,嫁給了乾隆最寵信的大臣和珅之子,這樁姻緣,在當時幾乎轟動了整個京城。
能和皇帝結為親家,作為和珅自然是求之不得,況且當時他風頭正勁,為了體現對這樁婚事的重視,同時也為了不讓十公主嫁過來后受委屈,在乾隆四十九年(公元1784年),和珅決定斥巨資為兒子以及未來的兒媳,建造一座府邸。
而和珅要建造的這座府邸,正是恭王府的前身。
史料記載,這座宅邸從開始營造到最終完工,前后歷時超過四年,所花費銀兩無數,而其規模和構造,自然是奢華無比。
像我們目前能在恭王府中看到的大部分建筑,比如“葆光室”、“嘉樂堂”等,其實都是當年和珅營造的,基本上當初和珅建成后什么樣,如今還是什么樣,只有局部進行了修繕和改造。
一句話,就是這座宅邸作為十公主和豐紳殷德的“婚房”,那規模和奢華,在當時的京城里,除了皇宮以外,基本上也就屬它了。
到了乾隆五十四年,十公主與豐紳殷德正式大婚,小兩口也正式入住這座宅邸。
但有道是世事無常,隨著乾隆皇帝的去世,以及嘉慶皇帝的得以親政,曾權傾朝野的和珅和大人,好日子也走到了盡頭。
嘉慶四年(公元1799年)正月,乾隆皇帝病逝,嘉慶皇帝針對和珅的懲治也隨即開始落實,他首先安排和珅總負責乾隆的喪事,明為以示恩寵,實則是將其禁錮起來,斷絕和珅與外界的聯系。
之后,嘉慶宣布了和珅的二十條大罪,并同時下令,對和珅進行抄家。
而根據史料記載,當時從和珅家中抄出各類珍寶物品的白銀總值,竟然達到了驚人的八億兩,要知道,當時清朝一年全國的賦稅,也只不過是七千萬兩。
由此可見,和珅“富可敵國”的稱號,真不是白叫的。
最終,和珅被嘉慶下令賜死,用三尺白綾結束了生命,俗話說樹倒猢猻散,和珅一死,關于他的一切,自然也迎來的另一種結局。
別的不說,單說那座奢華的宅邸,也就是和珅為十公主嫁入和家而營造的那座宅子,也經歷了很大變故。
原本,按照清朝律法,像和珅這樣犯罪并被抄家的大臣,所有家產將會歸國有,但由于十公主特殊的身份,就讓當時的嘉慶皇帝沒舍得這么去做。
最終是如何處理的呢?很簡單,嘉慶皇帝將那座宅子一分為二,一半(宅子后半部分)仍由十公主居住,而另一半(宅子前半部分)則賞給了慶郡王永璘。
說起來這個永璘,其實也是一個堪稱“人間清醒”的妙人兒,他是乾隆皇帝最小的兒子,所以和十公主一樣,得到了乾隆不少偏愛。
而在乾隆未曾明確太子之位前,很多人猜測永璘有可能會繼承大統,但對此永璘卻并不在意,他對外說自己沒那個能力,也根本沒那個心思。
而他當時最大的愛好和愿望,就是能得到和珅的那座宅子。
純廟末年,或有私議儲位者,王曰:“天下至重,何敢妄覬,唯冀他日將和珅邸第賜居,則愿足矣。---《嘯亭雜錄》正是因為如此,在嘉慶繼位之后,對于這個“不求上進“的弟弟永璘十分滿意,而在對和珅進行抄家之后,也就順其自然的滿足了他的愿望。
當然,由于十公主還在,所以嘉慶也是均衡了一下,將宅子一分為二,各自賞了一半,并且,這座宅邸也從這個時候,名字改為了“慶王府”。
在此之后,永璘便一直居住在這座宅子之中,由于他僅能使用宅子的一半,所以并沒有大面積進行修繕,只是按照郡王的規制,簡單修整了一部分。
原本,永璘最大的夢想是擁有和珅的整座豪宅,但最終卻只實現了一半愿望,并且,直到他去世,這個愿望依舊是實現了一半。
為什么呢?因為永璘去世于嘉慶二十五年(公元1820年),而此時的十公主尚且在世,所以,自然不能將其從這座宅子中趕出去。
一直到了道光三年(公元1823年),也就是永璘去世三年后,十公主方才離世,由于十公主,而十公主的丈夫豐紳殷德也早已去世多年,加上兩人膝下無子,所以,永璘的后人,正式將這座宅子全部收歸己有。
自此,這座宅子便由永璘的后人居住,但好景不長,到了永璘孫子這一代,這座宅子再次發生了變故。
怎么回事呢?這就得從永璘去世后說起。
永璘死后,其爵位由第三子綿愍承襲,但綿愍僅僅活了四十歲,在道光十六年(公元1836)便去世,并且最重要的,是綿愍沒有子嗣。
沒有子嗣,自然就沒人繼承爵位,最終,道光皇帝下令,由乾隆帝第八子儀慎親王永璇之孫奕彩襲封慶郡王爵位。
也就是說,慶郡王這個爵位,從永璘的后人這一脈,轉移到了永璘哥哥永璇后人這一脈。
當然,道光皇帝還算是比較留面子,雖說爵位給了別人,但并沒有讓永璘的后人從慶王府中搬走,仍允許他們居住。
而在不久之后,承襲慶郡王爵位的奕彩,因為在“服中納妾”(即在喪事期間納妾),嚴重違背了大清規制,所以,道光皇帝下令,將奕彩爵位削除,改由他人襲爵。
讓誰襲爵呢?經過權衡,道光皇帝決定,讓永璘的第五子綿悌繼承爵位。
這么一來,慶郡王爵位,再次回到了永璘后人這一脈,自然他們就更有資格居住在慶王府里面了。
但綿悌承襲爵位沒多久,再次犯事,史料上說是覬覦親王爵位(當時他是郡王),所以進行了行賄,結果偷雞不成蝕把米,行賄之事東窗事發,不僅爵位被除,還被罰至戍守天寒地凍的盛京。
綿悌被除爵,就意味著慶郡王爵位再次出現空缺,而此時永璘的后代也是人才凋零,僅有永璘第六子綿性的兒子奕劻,還有個可憐的鎮國將軍爵位。
我們都知道,清朝宗室的爵位一共分為十二等,而鎮國將軍位列第九,距離位列第二的郡王足足差了七個等級,由此可見,當時永璘的后代境況著實不咋地。
也正是因為境況不咋地,加上朝里也沒有能為其撐腰的人,所以,在道光皇帝去世,咸豐皇帝繼位之初,咸豐一道旨意,便將慶王府收了回來。
沒辦法,誰叫當時永璘的后代權小位卑,說不上話呢,因此也只能聽命,從慶王府中搬了出來。
那么,咸豐皇帝收回慶王府后是如何處置的呢?很簡單,他一轉手,就賞給了自己的弟弟恭親王奕訢。
之所以咸豐皇帝會這么大手筆,將這座公認的豪宅賞給弟弟奕訢,這還源于當初的“儲位之爭”。
道光皇帝活著的時候,曾在很長時間里糾結大為到底傳給誰,他當時比較中意的有兩個人,一個是皇四子奕詝,另外一個則是皇六子奕訢。
而皇四子奕詝的老師杜受田,深知若是論才具和能力,自己這個學生是萬萬比不過皇六子奕訢的,所以,他就給皇四子奕詝出主意,讓他以仁孝之心取悅于道光帝。
最終,杜受田的策略奏效,促使道光皇帝下定決心,將大位傳給了皇四子奕詝,即咸豐皇帝。
但咸豐的繼位過程,明顯有取巧的嫌疑,所以才具能力都相當不錯的奕訢自然不服氣,對此咸豐也是一清二楚。
而為了安撫自己這個弟弟,也為了避免他不威脅到自己,所以在咸豐繼位之初,對奕訢是百般示好。
不僅遵照父親道光的遺囑,將弟弟奕訢晉封為恭親王,同時,又將原慶王府賞給了奕訢。
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慶王府便成了恭親王奕訢的宅子,從這個時候開始,慶王府的名字再次被改,改為了恭王府。
而在奕訢受賜后,對這座宅子進行了一些修繕工作,前后歷時一年,到了咸豐二年,奕訢正式移居此府。
自此,原來屬于和珅的宅子,就迎來了一位新主人。
奕訢居住在恭王府的時間較長,從咸豐二年(公元1852年)開始,一直居住到光緒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前后長達四十余年。
而在光緒二十四年奕訢去世后,其爵位由孫子溥偉繼承,所以,恭王府的主人也就換成了溥偉。
溥偉這個人,曾經還是光緒皇帝的繼嗣備選人之一,但最終沒能登上皇位,而在武昌起義爆發后,溥偉與宗室良弼等人成了“宗社黨”,妄圖抵制南北議和和溥儀退位。
但歷史的滾滾車輪,豈是他能抵擋住的?隨著良弼被炸死,宗社黨成員紛紛出逃,但即便是到了這個時候,溥偉仍對外高聲叫囂,說“有我溥偉在,大清就不會亡!”。
不過,時局可不是他說了算,由于當時的形勢,溥偉也不得不考慮自身的安全問題,所以,在1912年1月,溥偉從恭親王府中出逃,而在當年二月,溥儀正式宣布退位。
既然溥偉都逃了,加上當時的局勢,自然這恭親王府也暫時成了無主之地。
資料記載,從1912年之后,恭親王府前后住進去過不少人,比如溥偉的弟弟溥儒、溥僡,就在時局稍微穩定一些后,帶著老母親從西山搬回到了恭親王府居住過。
但到了1936年,這座恭親王府卻成了當時法院拍賣的資產。
為什么會這樣呢?這就得說到一個人,這個人名字叫做包士杰,當時是西什庫教堂的法國神父,此人極有頭腦,他在看到清朝滅亡后,不少曾經的王公大臣沒有了收入來源,就主動前去找到這些人,表示愿意提供現金借款。
當然,他也不是白借的,對方必須要有抵押之物,而包士杰不要別的,只要名貴古玩或者是宅子。
并且,他的利息很高,說白了就是一個放高利貸的,但當時的原清朝王公們,卻迫切需要大量的錢財來維持自己的生活,再加上“崽賣爺田不心疼”這種心理,所以,不少曾經的豪宅,都被這個包士杰收入囊中。
而恭王府,也是這么成為包士杰的資產之一的。
資料記載,當時溥偉身在外地,卻指使手下的人找到包士杰,借給了35000元大洋,之后,包士杰不僅不催著要賬,反而又主動多次再借給了溥偉不少錢,前后累計,光本金就達到了14萬元。
而這還只是本金,按照當時包士杰定出來的利率,加上前后借款的時間,這利滾利一算,最終溥偉需要償還包士杰24萬元。
這個數目,溥偉自然不能接受,但今昔不同往日,他也奈何不了包士杰,最終,雙方就此打起了官司。
但最終,這場官司以溥偉敗訴結束,只不過,原本包士杰想全部霸占恭王府的幻想并沒有實現,只得到了恭王府一半的房屋產權。
到了1936年,溥偉去世,包士杰再次向當時的北平法院上訴,這一次,恭王府被全部拍賣,而買家則是輔仁大學,其購買恭王府的資金,則用來償還包士杰。
由此,曾經的恭王府,成了輔仁大學的產業。
輔仁大學買下恭王府后,進行了較大規模的改造,改造的目的是為了添辦女院,等到了1939年改造完畢后,輔仁大學正式招收女生,而恭王府也改名為輔仁女院。
新中國成立之后,輔仁大學被并入了北京師范大學,所以,恭王府也成為北師大的女子學院。
隨后的數年中,恭王府被先后存在有中國音樂學院、中國音樂學院附中等院校,另外還有中國藝術研究所、中國文聯等單位,并且,在八十年代初期,這里還是公安部宿舍、國管局幼兒園、北京市冷風機廠的所在。
另外,在恭王府花園位置前后,曾經還住過兩百多戶居民,基本上當時已經成為了一個“大雜院”。
而到了八十年代中期,在中央各級領導的關懷下,以及不少人大代表的呼吁下,對恭王府進行修復,以及讓其成為一個開放的文物保護單位成為了當時的共識。
所以,從那個時候開始,恭王府內的單位、住戶搬遷、清退工作,正式啟動。
從八十年代中期,一直到2006年,恭王府所有的清退搬遷工作才算圓滿結束,并且,在搬遷清退的同時,對恭王府的修繕、修復工作也在同步進行,最終在2008年時,恭王府正式對外全面開放。
時至今日,恭王府已經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有句話叫做“一座恭王府,半部清代史”,這座宅邸,見證了從清朝乾隆時期到如今兩百多年的時光變換,其蘊含的歷史意義是相當巨大的,值得所有對其感興趣的人細細觀賞。
總的來說,在和珅被抄家之后,他的宅子也幾經易手,先是成為嘉慶皇帝弟弟永璘的王府,之后又被咸豐賜給了弟弟奕訢,到了民國時期,又易手多次,而最終成為了如今的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