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房高才能證明電影好嗎?
馮導這句話,有憤懣,有不甘,也有期望。
單論這句話,皮哥覺得基本符合當下國內影壇現狀,最起碼代表了大部分好或不好的影片。
當然影片好不好看,是帶有主觀色彩的,但是馮導口中的“有沒有人看”卻可以用實實在在的票房數據來客觀體現。
附:http://58921.com/alltime(總票房榜單)
國內電影市場中,顯而易見喜劇類合家歡影片最受影迷歡迎。
數據也可以佐證,至今票房累積超過10億的國產電影共25部,其中有17部是喜劇片。
當然并不是說國產喜劇片就是爛片的代名詞,但最起碼佳片率很低。
例如《港囧》的16億,《捉妖記》兩部加一起過46億,《煎餅俠》11.5億,《澳門風云3》11億。
這5部豆瓣均分5.4分,說是爛片應該不會有太多人反對。
所以馮導說“不好的電影票房高”,其實還是有些現實依據的,而且他說出來,我們聽進去,基本也都明白指的是那類靠大咖、流量明星撐起來的國產爛俗喜劇片。
對這些影片票房高感到不滿,因為占據了太多排片,真正的國產好電影反而被搶了機會。
舉幾個例子。
2012年上映的劇情片《萬箭穿心》,顏丙燕主演,豆瓣評分8.5分,被譽為2012年最優秀國產片,實際票房僅有265萬,單日最高排片不到3% ,可謂極慘。
或許6年前的電影市場還沒如今這么繁榮,那再看2014年上映的《心迷宮》,總票房1067萬。
還有去年張艾嘉導演的《相愛相親》,總票房也僅有1824萬。
當然全賴市場也不合適,有些杰出類型片,故事好,演技棒,劇情貼社會,挖人性,主題深刻,但就是不適合國內觀眾的口味。
看電影不就為圖個高興嗎,沒喜愛的大牌演員,既不是喜劇又沒有視覺特效,就這還想讓我去看?
不過近兩年隨著資訊傳播越來越迅猛,口碑傳播對一部電影的票房影響越來越重要,這一現狀已經改善了很多。
爛片依托于流量明星或瘋狂營銷或許還會有人去看,但好的電影已經能夠取得足夠的關注,既而爭取到排片,這就足夠了。
相信今后的好電影也不會再像以前一樣被埋沒,票房也會和影片質量成正比。
當然前提是,得能產出好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