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瘋漲突破1萬4千美元大關?
瘋長背后的邏輯
年初至今,比特幣漲幅超850%,每枚從800美元漲到近10000美元,而這還是在前段時間中國市場一波政策“封殺”后,國內主要的比特幣交易平臺紛紛關閉,海外也有JP摩根CEO對比特幣的泡沫質疑,這樣的政策導向都沒能擋住比特幣的瘋漲勢頭。
比特幣2016年漲幅為200%,當比特幣價位達到4000美元時,就已經引起全球經濟界的廣泛關注,有不少研究人員提出比特幣泡沫已現,高盛在年內也曾給出7900美元的阻力位,而現在比特幣已經突破萬元大關,這其中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其實很多人都已經發現了,這背后的邏輯竟然是比特幣與黃金特性的驚人相似。
比特幣VS黃金1、挖礦
比特幣本質是由一套復雜算法所生成的特解,而獲得比特幣的方式就是通過龐大的計算量不斷去尋求方程組的特解。這一過程被業內稱為“挖礦”,就像黃金是從金礦中“挖”出來的一樣,比特幣在產生的方式上類似一個“數字金礦”。
2、總量上限和產量遞減
比特幣產生的方程組被設計成了只有 2100 萬個特解,所以比特幣的上限就是 2100 萬枚。而黃金作為礦產資源肯定也是有儲量上限的,在這一點上,比特幣與黃金極為相似。
比特幣誕生之初,每10分鐘就可以產生幾十枚比特幣,通過個人電腦就可以挖到比特幣,但是按照中本聰的算法,越到后來“挖礦”的難度就越高,需要解題能力的計算力越來越高,同時“產量”依次遞減,所以現在比特幣基本都是在有眾多計算機的“礦場”挖出來的。就像開采金礦一樣,一開始開采容易,在河水中就可以淘到沙金,后來開采難度增加,需要大型設備由復雜的工藝采選冶煉而成。(下圖左為比特幣礦機,圖右為黃金選礦機械)
同時按照中本聰的算法,比特幣每過一段時間產量就會減半,從創始的2009年到2012年,比特幣被挖出了50%;2012年比特幣第一次產量減半,2012年到2016年,有25%的比特幣被挖出;2016年,比特幣第二次產量減半,2016年到2020年,能挖出12.5%的比特幣;下一次減半會發生在2020年左右,而到2040年比特幣總數不會再增加,總量是2100萬枚。
3、去中心化和去主權化
比特幣不依靠任何機構發行,通過特定算法產生,與銀行、支付寶這些機構不同,比特幣的交易信息不保存在單一機構的中央服務器中,而是依托區塊鏈技術保存在所有連接在比特幣網絡的計算機中,所有參與比特幣交易的計算機都參與記賬,這種機制保障了比特幣極強的防盜和防篡改性,因為篡改意味著要修改所有計算機的信息,這幾乎是不可能的或者成本極高的。
這就是去中心化,而去中心化意味著比特幣可以不依賴任何主權政府或機構存在,即去主權化,這讓比特幣可以在在全球范圍內互認和流通。黃金亦然,無論歷史如何發展,政權如何更替,都無法撼動黃金硬通貨的地位,即使退居紙幣之后不再作為貨幣,但是在動亂的地區和戰時黃金依然的最能信任的貨幣。金價在全球范圍內也是統一的,不會輕易受到任何政府或者機構的操控。
那么比特幣是否可以取代黃金,比特幣與黃金本質上什么不同?我們先說完比特幣價格飛漲的原因再來看。比特幣與黃金特性的趨同,讓市場看到了比特幣作為投資品的價值,而比特幣值快速上漲,也不斷讓新人參與到比特幣交易中來,形成滾雪球效應,從而支撐了比特幣價格,這就是比特幣價格飛漲背后的邏輯。
前沿技術概念助力比特幣價格飛漲比特幣系統基于區塊鏈技術,區塊鏈是一個不斷實時更新的分布式賬本,賬本每一頁為一個區塊,按照時間順序不斷更新。每10分鐘新增一個區塊,里面的內容是過去10分鐘系統內發生的一切交易,比特幣就記錄在賬本里。
雖然比特幣存在眾多爭議,各國政府對其的態度也天差地別,但區塊鏈技術卻是各國央行和金融行業追捧的前沿熱點技術,這也是比特幣飛漲的一個重要因素。
區塊鏈技術可以讓央行的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精準到投放的每一分錢,并且可以減少市場對政策的反饋時間,同時區塊鏈也可以杜絕洗錢,這比穆迪政府廢鈔令要高明的多。
從業者的“煽風點火”比特幣從最開始只有計算機愛好者參與挖礦,到現在越來越多人參與,已經催生出一條產業鏈,有交易平臺、有生產和售賣礦機的從業者。俗話說干什么吆喝什么,這些從業者都希望比特幣繼續保持漲勢,并不斷的宣傳利好消息。
前一段時間雖然國內禁止了比特幣交易,關閉了交易平臺,但是現在依然可以搜到相關平臺,可以買到礦機。
國內某知名比特幣交易平臺,雖前一陣傳出已經關閉,但現在還可以正常打開。該網站公告顯示,其數字資產遷移至該網站的“全球專業站”,這意味著其很可能規避國內政策將服務器遷移至國外,而在國內ICP備案的網站服務器是必須設置在國內的。
有一些平臺則利用人們對比特幣和區塊鏈概念的生疏,混淆視聽、移花接木,借政府對區塊鏈技術的支持而宣傳比特幣。(下圖為某平臺利用區塊鏈對比特幣借勢宣傳)
比特幣究竟是否值得投資?還是回到那個問題,比特幣與黃金有哪些不同?
比特幣VS黃金 第二回合
1、商品使用價值與價值的統一
黃金作為貨幣有上千年歷史,同時為世界各國認可,在今天即使退出貨幣舞臺,但是還是被各國作為重要的避險工具進行戰略儲備,在戰時和動蕩地區仍作為貨幣使用,同時黃金也作為飾品和工業原材料使用,其使用價值和價值高度統一。
而比特幣作為一種數字資產,目前只有商品投資屬性,缺少實物支撐和使用價值,這是比特幣的一大硬。有人說比特幣不單是商品,而應該如紙幣一樣,最終作為無國籍貨幣使用。紙幣雖沒有使用價值,但其背后是以國家信用作為背書的強支撐,我們存在銀行、支付寶的財產,也是受到機構信用和安全背書的,這一點上,比特幣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2、價格波動和其影響因素
黃金不管作為曾經的貨幣還是商品,其價值和價格在歷史的長河里都是及其穩定的,在很多史料里,清朝500兩黃金可以買一所宅院,而今天500兩黃金仍然值一棟房子,黃金的價格在10年內的漲幅、基本與貨幣供應量M2和CPI的漲幅一致,黃金極強的抗通脹屬性讓其購買力在上百年的跨度里保持不變,這不是年輕的比特幣(2008年才誕生)所能比擬的。2010年,一個叫拉斯洛的美國人用1萬枚比特幣購買了2個披薩,而現在一枚比特幣的價格已經上漲到萬元大關。
黃金價格受眾多因素影響,而幾乎不受礦產品產量和成本的影響,這使得金價不像石油價格一樣可以由某些國家或者機構控制,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看我的文章《如果某個國家突然多了一個超大型的金礦,世界經濟會發生什么變化?》
而隨著比特幣大熱,一些機構參與壟斷了算力,而眾多機構或個人設立的交易平臺相當于二級市場,其印發的“虛擬信用憑證”也成了中心化資產,這與比特幣去中心化的出發點相違背。
比特幣不論作為商品還是貨幣,其價格波動都過于劇烈,比特幣2016年波動是200%,而黃金的波動只有8%。有人說這不是很好嗎,比特幣比黃金漲得快多了,之所以用“波動”這個詞,就是意味著比特幣雖然在去年漲了2倍,但它也有可能隨時帶來巨幅下跌。今年9月摩根大通CEO杰米-戴蒙曾經抨擊比特幣為“一場騙局”,將之與“荷蘭郁金香泡沫”相比,一度引發比特幣近十幾個百分點的大跌。而量子基金雙碧之一的金融巨鱷吉姆羅杰斯在去年國際黃金論壇上,曾拋出黃金要上漲到4000美元/盎司的言論(當時金價為1200美元/盎司左右),在黃金市場上一點波瀾都沒有引起。這說明比特幣還不是一種穩定的投資標的。
3、流動性和交易市場的規范性
黃金的流動性極強,實物黃金可以隨時到銀行和金店變現,場內的黃金交易也十分成熟,交易者可以選擇現貨、期貨、套期保值等多種手段,同時黃金是雙邊市場,價格有雙向波動的機制。
而比特幣現在雖然可以隨時交易,但是比特幣目前還是單邊市場,在下行通道,比特幣的流動性必然大打折扣。目前全球比特幣盤子只有百億美元,而黃金市場是幾十萬億美元的盤子,黃金交易量是存量的數倍,這樣巨量和高頻的交易,保證了任何人或者機構都無法操縱黃金的價格。
比特幣作為商品的投資價值,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現在比特幣更多的被逐利者追捧,任何下一個進場的人接到的都是一塊更燙手的山芋,永遠要對投資標的有一顆敬畏之心。
說起比特幣能否作為貨幣,先看看歐盟推行多年的歐元走過的坎坷之路,英國脫歐仍然沿用英鎊,官方貨幣尚且如此,比特幣還有很長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