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酸性粒細胞偏低是怎么回事?
嗜酸性粒細胞偏低是怎么回事
嗜酸性粒細胞偏低常見于傳染病急性期、嚴重組織損傷、垂體或腎上腺皮質功能異常等。
嗜酸性粒細胞是白細胞的一種,其數目有明顯的晝夜周期性波動,清晨細胞數減少,午夜時細胞數增多,兩者差異可大于40%,這種周期性波動與血液中腎上腺皮質激素含量的晝夜波動有關。
嗜酸性粒細胞的主要作用是:①限制嗜堿性粒細胞和肥大細胞在Ⅰ型超敏反應中的作用;②參與對蠕蟲的免疫反應。此外,嗜酸性粒細胞也可導致組織損傷,目前認為嗜酸性粒細胞是在哮喘發(fā)生發(fā)展中組織損傷的主要效應細胞。
嗜酸性粒細胞的參考范圍為0.5%~5%,參考絕對值為(0.05~0.5)×10?/L。嗜酸性粒細胞偏低常見于傷寒、副傷寒初期,大手術、燒傷等應激狀態(tài),或長期應用腎上腺皮質激素后,其臨床意義不大,建議結合其他實驗室指標進行綜合診斷。
本內容由北京大學人民醫(yī)院 風濕免疫科 主任醫(yī)師 楊鐵生審核
點這里,查看醫(yī)生回答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