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支持是你又重新回到學校讀書?
謝邀。
這個題目我不是很有資格回答,因為從小到大,從未離開過學校,自然談不上回來讀書。
我離開學校最長的一段時間,大概是92年,那一年我讀小學,出了一場車禍,在醫院躺了將近三個月,三個月時間里無事可做,就是不停地讀書。大概從那個時候種下了讀書的種子。
農村出身的孩子,想要離開面朝黃土背朝天的生活,除了讀書,并無其他途徑。我的父母很開明,我們兄弟幾個讀書占據了家里大部分開銷,但是父母從未有任何怨言。大多數孩子其實只要能夠識字,義務教育結束之后,就離開了學校,選擇進城打工。我家鄉的伙伴們,很早就出來打工,他們的人生軌跡也是可以預見的,選擇沿海發達的城市,或是裝修,或是建筑,或是工廠,總之是城市中最重最累的活兒,堅持幾年下來,城市的風景看夠,掙夠了錢回家結婚生子,有了下一代,依然重復父輩的未來。
我這樣說并未有歧視家鄉伙伴兒的意思,我也并不比他們好多少。辛苦讀書十幾年,好不容從大學畢業,就算留在了城市,能夠找到一份中意工作,安身立命的還是少數,大多數高校畢業生都是從事著自己不想干的工作,熬過幾年,幸運的可以留在北上廣,用那點可憐的薪資付個小房子的首付,把自己綁在房奴卡上,娶妻生子,度過殘生。這大概就是現實,無論你讀書與否,畢業之后也是為企業打工。也許跟那些早早從家鄉出走的小伙伴相比,可能從事的工作種類和選擇面向多一些,但是也僅此而已。
如果能夠早點看清這個真相,就不要對讀書賦予很神圣的光環,除非你讀書讀成了尖子,去一流的大學,學習高精尖的專業,畢業之后要么去留學繼續深造,要么進入所謂的世界五百強企業,成為別人艷羨不已的精英分子。但是大多數讀書讀出來的畢業生都是普通人,普通的學習,普通的成績,普通工作,普通的家庭生活,這些普通的標簽會伴隨著我們一生。如果知道這種普通,讀書也就很普通,尤其在現在這個選項更多元的社會里,讀書再也不是唯一的選擇,如果你不喜歡讀書,就可以選擇其他生存方式,選擇一種自己更喜歡,更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
讀書唯一的作用大概就是如此,讓我們知道生活是公平的,是可以選擇的,讀書只不過是眾多生活方式中的一個選擇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