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才能學會投資股票?
不要相信技術分析!不要相信技術分析!!不要相信技術分析!!!重要的話說三遍。
先說很多人理解投資的誤區,在于他們真的覺得股票是用來炒的。我看過林園一個采訪視頻,有人問他,怎么看技術分析,他說這個沒用。
是真的沒用。因為股市短期的波動,就只是一個概率游戲,今天值10塊,明天值11塊,后天值9塊,這根本不合理。在那三天里,公司還是那家公司,價值沒變,價格的變化完全是隨機的。
好,先拋棄技術分析,才能說下面的內容。投資股票,其實就是投資一家公司,所以,心態不是股民的心態,而是要把自己當作一家公司的股東,或者運營者,來看待這家公司。從不確定性中,尋找確定性,才是投資的正道。
現在,來說投資中的確定性,首先,一定要投資成長股。
投資就是選公司,選公司,一定要選生意容易做的,而不是難做的。為什么傳統汽車行業賺錢,但是估值很低,因為現在汽車市場已經是個存量市場了,按照中國汽車業協會發布的報告,中國目前汽車保有量3.72億量,平均4-5人有一臺車,傳統汽車要繼續成長,已經很難有空間了。相反,退休保險,職工工資,管理費用這些又一直居高不下,隨著時間增長,利潤大概率是越來越低。
反過來,新能源車目前保有量是492萬量,而且國內每年折舊要替換的車有2000-4000萬量,根據新的規定,到2025年,傳統汽車要退出市場,新能源車的預期市場規模,是現在出貨量的10倍以上,成長空間非常大。
如何選擇成長股,可以看看費雪的這本書,我最初學投資,看的是巴菲特和索羅斯,從中學到了宏觀機會判斷和合理評估公司,但是宏觀機會太少,低估的股票又非常少,直到看了費雪的這本如何選擇成長股,才明白,為什么有些企業,看著賬面很好,但是長期股價處于地位,原因就是沒有發展前途。
投資另一個剪刀差,在于認知差。所謂認知差,本質上,就是對風險和收益的考量。我們以債券做個類比,如果一家企業信譽非常好,假如他要貸款,借100塊,可能到期只需要還106塊。這6塊的利息,一部分是用來付給儲戶的利息,另一部分,是銀行的收入,還有一部分,是用來覆蓋企業違約的風險。假設銀行需要付給儲戶的利息是2塊,銀行自己的利潤是3塊,剩下1塊用來覆蓋風險,那么在銀行的評估中,就是有100人借款,其中只有1人無法還本付息,違約率1%,這就是給信用很好的企業的待遇。換過來,如果是信譽很差類型的企業呢,比如3%的違約可能,100家公司里,有三家無法還本付息,那就是3x(100+2+3)=315,其中100是本金,2是儲戶利息,3是銀行利潤,這個風險成本,就要轉移到97家公司上,也就是315/97=3.24,那么給這類型企業的利率,就是8.24%,依次類推,風險越高的企業,需要支付越高的利息,才能獲得融資。股票的道理也是一樣的,風險越高的公司,就需要越低的股價,來吸引投資者投資,極端的就是st的準退市股,反過來,風險越低的公司,股價就會越高,比如茅臺。在這里,推薦另一本書,《投資中最重要的事》,里面強調了各種風險的類型和機遇。
舉個實際例子,2018年,中興通訊遭遇美國制裁,市值跌到500億左右,當年中興通訊的收入有800多億,用500億投資一家一年800多億銷售規模的企業,而且還是可持續成長的,這是一筆多么劃算的生意。后來市值最高成長到2000多億,兩年不到的時間,3倍收益。
同樣,2018年,港股中芯國際的市值跌到300億,而中芯國際的凈資產都有500多億,依然是一家持續成長的企業。2020年市值成長到3000億。兩年時間,9倍的投資收益。
這就是認知差的威力。
另外一個部分,就是行業周期的認知。先推薦書跟《投資中最重要的事》同個作者。
什么是周期呢?比如今年漲得很瘋的光伏,在1年多前,到處是倒閉的廠子,原材料和產品爛大街。不是說這個行業本身沒成長性,而是因為過去幾年的補貼和刺激政策,導致在一段時間里,產生了供過于求的局面。而在大量工廠倒閉后,需求這端一發力,價格和利潤就又上去了。
因為供需關系引發的周期,是投資中第三個利潤來源。
回顧一下:
1.投資要賺成長的錢。2.投資要賺風險認知的錢。3.投資要賺周期的錢。而要完成這一切,需要的是,提高自己的廟算能力。這個可以看下《孫子兵法》和《呂氏春秋》。股票說到底,是人跟人的游戲,考驗的就是算計能力,這方面,還真很少有人比得過我們老祖宗。
最后,原創不易,覺得有用的朋友記得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