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每天用掉100億個二維碼?
隨著智能手機的快速發展,二維碼也深入到了我們的生活,很多時候都需要用手機掃描二維碼,例如,移動支付、打開網址、添加好友等等都離不開二維碼。每天全球需要消耗掉100億個二維碼,每天消耗如此龐大的數量,那二維碼會不會被用光呢?
關于二維碼這個問題,我們先了解一下二維碼的前身:一維碼一維碼也就是條形碼,幾乎所有的商品包裝上都有條形碼。條形碼是由一組規則排列的黑色的條、空以及對應的字符組成的標記,這些黑色的條、空與字符就包含著商品的信息。當掃描器的光線照射到條形碼上時,黑色的條用于反射光線,空用于吸收光線。掃描器接受到反射的光線,然后再進行解析商品的信息。
條形碼是一維的,只有長度上的信息,沒有寬度上的信息,如果一個商品的信息比較長,只能將條形碼的長度加長,使用起來特別的不方便。并且條形碼只能編碼數字、字母、符號這些簡答的信息,像漢字等復雜的信息無法進行編碼。由于條形碼所能包含的信息較少、無法進行復雜信息的編碼,所以出現了二維碼。
二維碼是什么?二維碼是由日本Denso Wave公司的騰宏原發明的,起初的二維碼是彩色的,用于追蹤這家日本公司零部件的維修情況。隨后為了提升減少成本和提高效率,改為黑白色。
無論是手機,還是計算機,它們的處理器只能識別0和1。為了讓機器能夠識別信息,需要對單個數字、字母、符號、漢字等進行逐一編碼,它們都能用0和1來表示。
其中白色方塊代表“0”,黑色方塊代表“1”,白色方塊與黑色方塊按照一定的規則進行排列。再加上三個用于定位的大黑塊,就能得到最終的唯一二維碼,別小看這三個大黑塊,正是由于這三個大黑塊的存在,無論你在哪個方向進行掃描二維碼都可以識別出來。
二維碼會被用完嗎?現在標準下的二維碼,最小的矩陣尺寸為21×21,總共有441個點,每個點都可以是0或者1,所以總的變化數量為2^441,即5.6×10^132,相當于5.6萬億億……億億(共計16個億)。相比之下,可觀測宇宙中的粒子總數的數量級為10^80。
同時,除了21×21尺寸外,還有其他幾十個不同大小的二維碼標準。最大的可達177×177,其中包含31329個點,除去其他的二維碼碼,這樣可以產生的二維碼數量高達2^23624,相當于3.4×10^7111。即使每天消耗掉幾百億個二維碼,也需要很漫長的時間,地球的壽命只有138億年,在這138億年根本不可能將二維碼用完,所以即使每天都消耗掉100億個二維碼,二維碼也不會被用光。
行業細化因為二維碼的數量是有限的,我們可以通過行業細化進一步增加二維碼的數量。比如選取二維碼的前5個格代表不同的行業,后面的幾格每個行業再進一步去細化。
其實在二維碼的開發階段就已經將二維碼進行了分類,分為固定板二維碼與動態二維碼,固定二維碼可以長時間進行使用,而動態二維碼使用之后就不可以再一次使用了。比如商家的收款碼就屬于固定版二維碼,掃碼登陸就屬于動態二維碼。對于動態的二維碼,電腦算法隨機組合控制數據單元格,所以同一時間內不可能出現相同的動態二維碼,固定版二維碼就不用說了,肯定不會出現相同的。
總結二維碼也可以算是21世紀的一個偉大發明,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移動支付的發展,并且二維碼識別設備的要求比較低,手機只要有攝像頭就可以識別二維碼,如果沒有二維碼移動支付不可能發展的這么快。隨著時代的發展,以后的二維碼很有可能存放著一首歌甚至一部電影。
如果您對內容比較滿意,記得點贊、關注支持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