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ue.js是一個優秀的漸進式框架,它采用了雙向綁定的方式實現數據與視圖的同步和交互,擁有許多強大的特性和功能。其中,Watcher可以說是Vue.js中的關鍵概念之一,它負責監聽數據的變化并執行相應的操作。在Vue.js 2.5.0版本中,引入了一個新特性——lazy watcher,本文將詳細介紹該特性的實現原理和使用方法。
在Vue.js中,當數據發生變化時,會觸發Dep對象的notify方法,該方法會遍歷Watcher對象列表,檢查每個Watcher實例是否滿足執行條件。如果Watcher實例滿足執行條件,就會調用該實例的回調函數,從而更新視圖或其他相關操作。由于每個Watcher實例都會被添加到Dep對象中,并在數據變化時循環檢查,所以在數據量較大時,Watcher的數量也會變得非常龐大,造成性能下降的問題。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Vue.js 2.5.0版本引入了lazy watcher特性。lazy watcher可以將Watcher的創建和添加延遲到第一次使用時,這樣在數據變化時不用檢查每個Watcher實例,只有在真正需要更新視圖時才進行Watcher的創建和添加,從而提高了性能。
// 這是一個基本的Watcher類 class Watcher { constructor(vm, expOrFn, cb) { // ... } update() { // ... } } // 在Vue.js2.5.0中,Watcher類進行了相應的修改 class Watcher { constructor(vm, expOrFn, cb, options) { // ... if (options.lazy) { this.lazy = true } else { this.lazy = false this.get() } } get() { // ... if (!this.dirty) { return } this.dirty = false this.value = this.getter.call(this.vm, this.vm) } update() { this.dirty = true if (this.lazy) { this.dirty = true } else { // ... } } }
Vue.js 2.5.0版本對Watcher類的修改主要在構造函數和get方法中。在構造函數中,增加了一個options參數,用來判斷是否啟用lazy watcher特性。如果啟用了lazy watcher,就將該實例的lazy屬性設置為true,等待第一次更新時再進行Watcher的創建和添加。如果沒啟用lazy watcher,就立即執行一次get方法,進行Watcher的創建和添加。
在get方法中,如果該Watcher實例的dirty屬性為false,說明數據已經被處理過了,不需要再次處理。如果該Watcher實例的dirty屬性為true,就需要執行一次計算,將結果存儲到value屬性中,同時將dirty屬性設為false。在update方法中,需要將該Watcher實例的dirty屬性設為true,等待下次更新時再進行計算。
使用lazy watcher非常簡單,只需要在創建Watcher實例時,將options參數設置為{lazy: true}即可:
new Watcher(vm, expOrFn, function () { //... }, { lazy: tru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