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不像任正非那樣發展高科技?
馬云那么有錢,為什么不像任正非那樣發展高科技?
最近湖畔大學因為不能叫“大學”上了特搜,因為帽子問題,湖畔大學更像是一個俱樂部,一個圈子,和曾經的泰山會、江南會所,紅樓如出一轍。
馬云占上市公司阿里巴巴的1%股份不到,即便是代持,也差不多7%,離控股51%還很遠,不過套路不一樣,獨立的股權結構,ab權,投票權管理權和利潤分紅的機制和比例不一樣,軟銀是大股東,谷歌是二股東,其他國外的基金是三股東,而創始人和管理層的股份占總股數,都是可以忽略不計的那樣,事實上即便是這樣,馬云也是除了王健林、馬化騰,福布斯富豪榜的榜首左右。
馬云旗下至少還有三家獨角獸企業,螞蟻金服、阿里云、菜鳥網絡、以及大文娛(優酷、高德、uc、阿里影業、阿里健康)。
馬云也是高科技,只不過馬云做人工智能,大數據,以及數據處理技術和通過數據分析消費者消費心理,消費指數,以及消費具體商品的習慣和復購率,這樣,科技其實比字節跳動的能量都要大,只不過馬云慢慢淡化人們關注的目光而已。
華為的高科技大家能看到,馬云的高科技人們看不懂,本身華為這兩年也比較高調,芯片、汽車、智能機器人、5g、專利服務費,我們眼球被華為承包了,記得那些年承包我我們,還是微信、快手、支付寶和抖音。
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
從資本層面出發,市場競爭都是沒爹沒娘教的買賣,資本無國界,資本背后我們也不知道,反正大概率,華為是民營資本,阿里是國際資本。
螞蟻金服拒絕上市背后,是因為巨大的IPO首發,把一個科創公司的IPO規模做成了一個資本運作的局,一個IPO資本總共超過了四大行的所有安全值,況且,國內資本市場也正是敏感期。
巨無霸出現在小池塘,小池塘的承載力有限,生態環境里面的其他游戲角色的生存空間就會被壓縮,甚至是吞噬。
華為的高科技,我們感覺到貴,阿里的高科技,我們一直被免費欺騙,事實上,確實帶給我們很多快樂,確實也方便了生活,支付寶的賬單是全年的流水,一看流水幾十萬,卻買不起幾十萬的房子,工資永遠不夠還花唄(本身自律和抓錢能力不夠,和平臺無關)相比較其他的借款平臺,阿里支付寶系列是最實惠的,而且平臺理財也是可以的。
我們有一個錯覺,感覺管理者是可以剛愎自用,自己決策企業左右項目和科技研發的,其實任正非每年花在研發中的費用,燒掉無數個小米和魅族,可見研發很燒錢,同樣阿里云一樣,每年巨量的人財物,都不知道研發出來的東西能干什么,就知道如果自己不能領先他人,那么會被市場競爭給吃掉。
華為為什么要給智能汽車提供技術服務,就是電子雷達技術,鴻蒙系統其他第三方兼容,能增加資本回籠和科技創新的效率。
昨天華為發布了一個智能屏幕,可以和蘋果主機,華為手機,構成一個新的電腦生態,售價6999,而華為的也是國貨之光,可以和蘋果媲美,價格更是折疊手機里面的佼佼者。
華為的專賣店不僅銷售手機,還銷售華為的汽車,再過一個月,華為汽車就上市了。華為之所以能成為民族企業高光,是因為國外資本實際控制很多企業,國內民營企業,華為、中興、老干媽、哇哈哈,很多品牌都被聯合絞殺了,非常可樂、萬科地產、健力寶、飛雕洗衣粉、還有很多。
很多人覺得馬云是資本市場臺前幕后的吉祥物,其實有些偏頗,因為馬云也是非常厲害的人,能走到今天的局面,阿里整個生態沒有因為管理而出現這樣那樣的公關危機,是相當厲害的。
況且,我們看到的都是人家愿意讓我們看到的,真的馬云說自己有顛覆性的科技創新,我們依舊會搖旗吶喊,而華為也從沉寂走向輝煌,也終將會衰退,然后在繁榮,這都是規律,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鐵打的資本,流水的阿里和華為。
只不過,我們需要更多的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驀然回首,華為就在燈火闌珊處,可曾記得大明湖畔的夏雨荷,曾經是小米,曾經是長城、吉利、比亞迪,我們需要這些存在讓我們找到安全感,知道真相的我們眼淚掉下來。
吉利收購沃爾沃是羅斯柴爾德家族做的顧問,提供的貸款。
騰訊、京東、快手、背后有摩根大通和花旗銀行。
甚至很多企業并購主導的資本就是國際資本大鱷,我們看到的只是冰山一角。
真要有爆炸性技術,隱私、私密、封閉,是傳播不到基層的,傳播到基層的都是可以公開的,我們利用皮毛的信息去追求核心資本套路,多少有些坐井觀天。阿里也好,華為也好,內幕消息和普通人很遙遠,即使有透漏出去,互聯網也傳播不出來,媒體、公關、記者、輿論,人家有專業的團隊再做,法律、觀念、立場和角色,沒有人能透過現象看本質。
一般存在電梯效應,自媒體公開的檔案都是幾年前,或者是圈內都知道,圈外不知道的,比如楊冪資本迷局,這樣的消息前三年就成功轉型了,但市場和資訊只有今年才議論紛紛,信息傳播有介質,同樣也有責任和監督,不能傳播堅決不能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