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華為手機從去年超過小米后越拉越大?
兩點。
第一,與供應鏈的關系。
2017年小米在全面屏風潮中落了下風其實就可以看得出來,供應鏈都知道三星會用18:9來重新定義全面屏,所以各家都出了自己的高中低端全面屏手機,而小米只有MIX2一款高端機型苦苦支撐整個概念。這在一個高烈度競爭的手機市場中是無法想象的遲緩腳步,所以小米肯定是跟供應鏈的關系劣化了。
其實從騰訊在17年的一篇采訪稿也可以看得出來,周光平在與供應鏈相處的時候態度很惡劣,所以讓很多供應鏈對小米的印象很差,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小米note2沒有拿到三星的屏幕,最后只有用LG的抹布屏。
而華為對供應鏈的慷慨是業內出了名的,大家都有的賺是華為掛在嘴邊的話,小米掛在嘴邊的是:能不能再便宜點?
第二,全球專利的申請。
最近華為在美國遇到的困境,其實就展示了一個白熱化手機市場競爭的關鍵點,那就是專利的多少。
小米17年的幾次專利授權,就是為了全球化做鋪墊。國內市場已經基本停止增長,如果停留在國內市場,必然明年銷量會放緩,甚至會在競爭中又一次掉銷量。但是國際市場,尤其是第三世界國家的市場對于智能手機的需求卻是水漲船高。
在這個時候,擁有足夠的專利基礎,就可以在全球走得很順暢。在這一點上,華為遍布全球的研發基地,明顯有著更強的優勢。
事實上,在專利流氓遍地的歐洲,華為也能活得很滋潤,這實在是研發硬實力的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