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族到底是一個怎么樣的民族?
壯族是個讓人敬畏的民族,他們熱情好客、能征善戰外且最喜歡唱山歌,男子嗓音渾厚嘹亮,女子歌聲空靈清脆,著名的劉三姐更是讓全國人民家喻戶曉。
壯族人民有句諺語“只要留得嘴巴在,不死還要唱山歇”,這句話就能體現出壯族人民是多么喜歡唱山歌了。
但除了喜歡唱歌喝酒跳舞外,壯族到底是一個怎樣的民族?
這里我就來為大家詳細說道說道。
歷經多次民族融合后才形成了壯族。我國少數民族中人口最多的少數民族:壯族。其先民是古代時期的百越族群,壯族的稱呼也是因為族群的遷徙而改變,除了壯族的稱呼外,還有布爽、布壯、布儂、布曼等20多種叫法。
在古代中國的南方,有西甌、駱越為代表的百越,之所以叫“百越”,就是很多“越”意思,所以這不是一個純血統的民族,而是許多分在在四周的部落。在這里部落中都有自己的文化和圖騰,如龍圖騰、蛇圖騰、牛圖騰等等。到后來,隨著民族的人口越來越多,部落之間的交流越來越廣泛,而某些群體因逃避戰亂而融合在一起,經過多年的文化融合后形成了一個更大的命運體,而后就形成了一個這樣能歌善舞的民族。
壯族不以血緣來區分民族性質(文山州境內壯族人民)
國家在劃分民族時,各項的指標都是從文化性質出發的,并不看血緣,因此中國沒有因血緣關系而形成的民族。如壯族人在廣東定居久了,風俗習慣融入到廣東地區,基本就會被劃分到漢族;而北京人如果在壯族定居,也改變了自己的風俗習慣,那么他也會被劃分為壯族,這是在之前劃分少數民族時就已經形成了這個方案。
以稻谷作為民族主要文化在古代別的少數民族還在打獵、捕魚時,壯族百姓就已經掌握了種植野生稻的技術,而后以生產水稻為主,形成了豐富的稻作文化。壯族的稻作文化歷史久遠,這從他們生活、祭祀、飲食方面就能看的出來,如:
(平安壯族梯田稻作文化)
與農業相關的遠古圖騰,青蛙、牛、蛇;
因稻谷豐收而產生的各種祭祀活動、節日習慣、歌舞活動等;
豐富的稻谷文化孕育出各種飲食習慣,糯米粉、米粉、糍耙、釀酒;
壯族擁有其他民族沒有的民族特色華夏文明發展了幾千年,民族與民族之間的文化也融合了幾千年,從漢族、壯族再到瑤族等都營不再是單純的原始民族了,這起發展的過程中都在互相借鑒、相互影響。其民族特色也是別具一格,如山歌、繡球、壯錦、五色糯米飯、大粽子等等各種節日活動。
熱情好客、豪氣大方的壯族人民“朋友來了有好酒,豺狼來了有獵槍”,壯族人民的性格就是這樣的直爽,他們好客大方,喜歡以酒會友,這也是因為他們的酒量都很好,而獨有的勸酒禮儀也讓游客們個個都是面紅耳赤。
壯族人的豪爽耿直,不只是喝酒方面,他們即使再窮,但自家的土雞、糯米基本不賣,這些東西放在那里只為了招待客人、朋友。所以你出錢,他們會生氣,但如果你是好朋友,他們不收一分錢也要強塞給你。
作為一個驍勇善戰的少數民族,在國家有難時他們從不退卻,從抗擊法軍、太平天國運動、國民革命、百色起義、援助越南、自衛反擊等等,都能見到壯族人的身影,這是一個關系國家、情系國家的民族。
跟隨時代的腳步前進五十六個民族的統一、中國新時代的高速發展,漢文化幾乎完全影響了壯族的民風、民俗。經濟騰飛的同時,也讓很多壯族的孩子慢慢淡忘了壯語,這也導致老中青三代出現了溝通障礙。但無論時代怎樣發展,沒有一個壯族人民為會忘記每年的農歷三月初三(趕花街節)這個傳統且盛大的節日。
(農歷三月三,廣西壯族文化節日)
對于壯族人民來說這一天不僅是傳統的踏青,也是祭祖、祭拜盤古和布洛陀始祖的重要節日,在傳說中,三月三是壯族始祖布洛陀的誕辰,這一天是無比的神圣和隆重的。
在這一天,人民會把自己打扮的漂漂亮亮,參加祭祀活動,然后開始唱山歌、做游戲,表演節目,拼酒聊天。如果有人在這天去壯族游玩,會發現這里的生活豐富多彩,百姓熱情好客,到處喜氣洋洋。
現如今,壯族人口主要分布在廣西、云南文山州境內,還有小部分在廣東、貴州、湖南、四川等省份。他們雖然分布在中國各個地區,但保留下來的傳統卻未有太多變化,這或許是一個優秀的少數民族與生俱來的性格,一直保留著自身的文化。
壯族,一個優秀的少數民族,他們的文化、精神值得我們學習和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