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證指數是怎樣計算得來的?
上證指數——全稱為上海證券交易所指數,也叫上證綜指。由上海證券交易所依據在該交易所所有上市股票價格編制而成。于1991年7月15日正式公布,其代碼為1A0001(A前面也為數字1)。
算法:以正式開業日——1990年12月19日為基期,以當時市場全部8種股票為樣本,并以股票發行量為權數進行編制,計算公式為:
本日股價指數=本日市價總值/基期市價總值×100
市價總值就是當日所有股票的收盤價與發行量乘積之和(基期實際上只有8種股票)。
以后如果遇到上市股票增資或新增(剔除)時,則必須對基期市價總值進行修正,修正公式為:
新基準市價總值=修正前基準市價總值×(修正前市價總值+市價總值變動額)/修正前市價總值。
本日股價指數=本日市價總值/新基準市價總值×100
從上證指數的算法可以知道,該指數是采用了加權平均,權數為上市公司的總股本,所以總股本較大的股票對股票指數的影響就大,由于我國上市公司的股票分為流通股和非流通股兩部分,其中流通股本與總股本并不一致,這樣,上證指數就常常成為機構大戶造勢的工具,使得上證指數的走勢與大部分股票的漲跌情況并不吻合。這就是平常所說的指數“失真”的問題。
上證指數是一個派許公式計算的以報告期發行股數為權數的加權綜合股價指數:
1、報告期指數=(報告期采樣股的市價總值/基日采樣股的市價總值)×100
2、市價總值=∑(市價×發行股數)
比如:某日收盤總市值為5000億,指數為1000點,那么當日基準值就是5000億/1000=5億。第二天某新股計入指數,其前一天收盤市值為500億,那么總市值變成5500億。而指數不應出現跳躍,仍然要是1000點,所以相應的基準值就要調整為5500億/1000=5.5億。
最初的基準值是制定上證指數那天定的。此后,有新股上市/增發/退市等影響總市值事件出現時,就調整基準值以保證指數連續。但分紅除息的影響是沒考慮的。所以有股票分紅時,會看到上證指數在開盤前有微小的下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