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文學語言?
我是文子心語,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文學語言有兩個含義:一是指經過提煉和規范化了的書面語言,二是指文學作品中的語言。我們習慣上說的文學語言指的是后者。文學語言亦稱“藝術語言”或者“文學作品的語言”。指詩歌、散文、小說、戲等文學作品的語言。文學語言是語言藝術塑造形象、表達主題的工具。
文學語言以人民大眾的口頭語言為基礎,經過作者的加工、提煉,具有準確、鮮明、生動、富有形象性和藝術感染力的特點。
文學語言大體包括敘述人語言和人物語言兩類:
一、敘述人語言:是指作者敘述故事、介紹人物、背景,以及議論和抒情穿插等所使用的語言,也稱“作者語言”或“敘述語言”。敘述人的傾向往往流露在語言里,敘述人的語言往往表現出作者和性格特征。而且大都會形成自己獨有的風格,比如,有的作者語言幽默犀利,有的作者語言精練含蓄。在表現方式中有第一人稱和第三人稱。
二、人物語言,是指作品中的人物所說的話。包括獨白和對話等。個性化是對人物語言的基本要求。換個說法,人物語言一定要符合作品人物的個性(性格、年齡、受教程度、身份等獨有特質。)舉個簡單的例子:張飛和諸葛亮的對話語言,二者肯定會有差異。什么人說什么話,忌諱作品中所有人物都是一個腔調,都是敘述人(作者)的語言。
在小說和戲劇創作中,敘述人語言和人物語言常常結合運用,借以充分地描寫人物。
弄清了文學語言的類別后,再講一下文學語言的特點。
一是形象性。作家要通過語言的媒介來塑造形象,描繪事物,展現場景,使讀者憑借自己的想象,宛如親眼看到,親耳聽到一般。所以形象性是文學語言最基本的特征。比如:一個吝嗇的有錢人,給乞丐一個銅錢。可以這樣寫:他把一文錢遞給了乞丐。也可以這樣寫:他把一文錢扔給了乞丐,錢掉在地上,叮叮當當地滾到了乞丐的腳邊……兩句話雖然是同一個意思,但一句平常的敘述就變成了一句有意味的文學語言,一幅鮮明而又具體的富豪擲小錢的圖景就浮現在讀者面前了。這就是文學語言的魅力所在。
二是含蓄性。語言的形象性并非是啰嗦繁瑣,而是要求用經濟的筆墨表達豐富的內容。語言同繪畫相同,不但忌諱過于直白,而且需要留白,要留給讀者一定的想象和品悟的空間。比如《紅樓夢》中,林黛玉臨經終只說了句“寶玉,你要一一”就咽了氣。此處乃是“此時無聲勝有聲”的范例。這種“以一當十”的手法,為讀者提供了廣闊的想象空間。
此外,文學語言還有“多樣性”,也就是用豐富多樣的語言,去反映千姿百態的社會面貌,使人有新鮮感。另外還有“音樂性”,要使語言節奏鮮明,音調和諧,族后使人有音樂感。語言也需要注意“抒情性”,無論寫人敘事,還是狀物寫景,作家都會帶有或隱或顯的主觀色彩,使人有愛憎感等等。
“語言是文學的第一要素。”盡管不同的文學樣式對于文學語言的要求不盡相同,但一切優秀的作家都是語言藝術家,因此精通并熟練地駕馭文學語言,是作家最重的基本功。
此文為原創+首發。